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,40年的的變化,令人感慨萬千。
過去40年,告別無所不包的計劃思維,是一個國家功能順勢調整的過程,中國的實體制造業(yè)完成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1949年中國鋼鐵產量不到20萬噸,直到上世紀70年代,產量徘徊在2000萬噸,對于中國的用戶來說,光電直讀光譜儀還是神秘、是“高大上”的儀器設備,而且由于沒有國產同類儀器,進口儀器單臺價格一般高達100多萬,只有大型的鋼廠才有可能引進,而中小型鋼廠、下游加工廠、五金企業(yè)根本用不起。直到本世紀初,光譜儀技術一直被國外大的廠商所壟斷,除了價格高,售后服務也達不到國內企業(yè)的需求。
科技在進步,社會在發(fā)展,市場經濟帶來了制造業(yè)的崛起與突飛猛進,國產光譜儀也一直在進步。
儀器行業(yè)是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(yè)中的咽喉行業(yè),從1958年開始試制光譜儀,生產出我國第一臺石英攝譜儀,然而相比較領先國家,我國研制要比他們晚了將近100年。直到1971年-1972年由北京第二光學儀器廠研究成功國內第一臺WZG-200平面光柵光量計,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光電直讀光譜儀的歷史。
創(chuàng)想真空型直讀光譜儀
成立于2003年的創(chuàng)想分析儀器有限公司,在經過長達7年的研制工作之后,終于在2010年研制出自己的真空型全譜直讀光譜儀,普一上市,就受到廣大國內企業(yè)的青睞。在質量與性能上達到國外同等水平,價格實惠,而且售后服務是國外廠家無法比擬的,是及時的,是高效的。
到2016年我國金屬材料產值達2500多億,但是與之相配套的高端檢測設備技術還是一直被少數發(fā)達國家所壟斷,但相信,在未來,國產分析儀器的占有率將會越來越大,為中小企業(yè),乃至大型企業(yè)提供更優(yōu)質的技術支持。
國產分析儀器的崛起之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,從效仿,到研發(fā),再到創(chuàng)新,乃至超越。雖然起步晚,但抱著堅定的信念,持之以恒,腳踏實地,緊跟先輩步伐,定會在不久的將來追趕上國外儀器水平。
改革開放40年,儀器發(fā)展60載,改革開放遠沒有達成,儀器的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也在繼續(xù)……??